推荐星级:
  • 1
  • 2
  • 3
  • 4
  • 5

基于WSA N的物联网软件分布式知识框架及其实现方法

更新时间:2019-12-20 11:21:31 大小:1M 上传用户:xiaohei1810查看TA发布的资源 标签:物联网 下载积分:1分 评价赚积分 (如何评价?) 打赏 收藏 评论(0) 举报

资料介绍

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和智能传感器的出现,传统软件逐渐暴露出自身性能的不足.为满足设备自治的需求和利用边缘网络的计算资源,分析了物联网软件的特征,提出了物联网软件的分布式知识框架及其具体实现方法.通过识别物联网软件的环境逻辑并定义环境逻辑的演化规则,使环境逻辑可以嵌入底层无线节点.依靠智能传感器监控环境变化、触发软件逻辑,实现软件的正确执行.最后依据现实场景的运行情况及相关指标的分析,来说明所提方法的适用性.

部分文件列表

文件名 大小
基于WSA_N的物联网软件分布式知识框架及其实现方法.pdf 1M

部分页面预览

(完整内容请下载后查看)
46卷 第 1期  
20191月  
Vol .46 No .1  
Jan .2019  
COMPU TER SCIENCE  
基于 WSAN 物联网软件分布式知识框架及其实现方法  
刘正浩1 张广泉1 2  
1
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6)  
2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190)  
随着物联网的深入发展和智能传感器的出现 传统软件逐渐暴露出自身性能的不足 为满足设备自治的需  
求和利用边缘网络的计算资源 分析了物联网软件的特征 提出了物联网软件的分布式知识框架及其具体实现方法 。  
通过识别物联网软件的环境逻辑并定义环境逻辑的演化规则 使环境逻辑可以嵌入底层无线节点 依靠智能传感器  
监控环境变化 触发软件逻辑 实现软件的正确执行 最后依据现实场景的运行情况及相关指标的分析 来说明所提  
方法的适用性 。  
关键词 物联网软件 环境逻辑 演化规则 智能传感器  
中图法分类号 TP311 .52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 .11896.issn .1002-137X .2019 .01 .023  
j
Distributed Knowledge Framework of IOT Software Based on WSAN and Its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1
1 2  
LIU Zheng-hao ZHANG Guang- uan  
q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6 China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Computer Science Institute of Softwar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Beijing 100190 China2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OT Internet of thingsand the emergence of intelligent sensors the traditional  
software has gradually exposed the shortcomings of its own performance .In order to meet the needs of equipment  
autonomy and utilize the computing resources of the edge network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OT software were ana-  
lyzed and a distributed knowledge framework with its implementation method was put forward .By identifying the envi-  
ronmental logic and defining its evolutionary rules the logic was embedded in the underlying wireless nodes .Then smart  
sensors monitor environmental changes and trigger related software logic for the correct software operation .Finally the  
oper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in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relevant indicators explain the applica -  
bility of proposed method .  
Keywords Internet of things software Environmental logic Evolutionary rule Intelligent sensor  
物联网是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 被认为是继计算机 互  
联网之后 全球信息产业的第三次经济浪潮[1-2目前 物联  
网还未出现一个被广泛接受的定义3其本质是实现物理世  
信息世界和人类社会三元空间的深度融合 物联网是一  
种新的应用模式 在未来智能通信领域起着中流砥柱的作  
4它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物理实体的扩展 使得互  
这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具有更高的执行效率 但由于  
节点资源的有限性 传统软件实体并不能直接运行在 mote  
因此无法满足物联网的发展需求 需要对物联网中的软件  
进行深入研究 。  
本文旨在利用智能传感设备 mote 和元组空间概念 针对  
传统软件不能适应物联网发展趋势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  
WSAN 的物联网软件分布式开发方法 为解决软件实体无  
法在无线节点运行的问题 该方法抽离软件的环境逻辑并参考  
元组空间设立知识库 然后利用知识库结构化的数据空间存储  
环境逻辑 最后通过 mote 强大的处理能力和通信能力实现软  
件的正确运行 以此有效解决软件的执行限制 适应物联网的  
发展趋势 。  
联网获得感知 控制 执行等能力的新型网络结构 相似的概  
[5-6]  
念还有信息物理融合系统 CPS  
社会物联网 SIOT[7-8。  
随着技术的发展 物理世界出现了一种功能强大的感知  
设备 这种设备拥有更强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无线通信能力 ,  
通常被称为智能传感器 mote 除了强大的功能 mote 还提供  
了编程接口 使得开发面向物联网节点的应用成为可能9。  
它们通过自组网和互联网建立通信 组成动态松耦合的分布  
式智能系统 即物联网 新型设备的出现给物联网带来了新  
的潜力和发展方向 ——物联网边缘计算时代云端到物端的  
本文第 1节介绍物联网软件的相关研究现状和元组空间  
概念 2节分析物联网软件的定义 3节介绍物联网软件  
的分布式知识框架和具体实现方法 4节结合农业物联网  
到稿日期 2017-12-08 修日期 2018-04-27  
本文受江苏省自然科学 基金 项目 BK2011281省 普通 高校 研究 生科 研创 新计 划  
CXLX13_820) 苏州市应用基础研究计划SYG201241)资助 。  
刘正浩(1992 - ) 硕士生 主要研究方向为物联网 E-mail 20154227020stu .suda .edu .cn 广泉 (1965 - ) 要研究方向  
万方数据  
为网络软件工程与服务计算 物联网 CPS E-mail zhangsuda .edu .cn通信作者。  
gq  
1期  
刘正浩 基于 WSAN 的物联网软件分布式知识框架及其实现方法  
149  
场景说明框架的使用 并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仿真证明所提  
可以被称为物联网软件 即分布式 web 软件是物联网软件 。  
因此宏观角度对物联网软件的理解过于简单宽泛 缺乏明确  
的含义 。  
方法的优势 最后总结全文 。  
1
相关工作  
从微观上看 物联网软件出现的目的是将物联网软件和  
传统软件进行区分 因而总结出它们的区别并加以描述 就可  
以得到物联网软件的明确定义 辨别这两种软件 必须了解  
它们的载体差异 即互联网与物联网之间的差异 载体差异  
又体现在载体的组成 结构和关联关系等方面 在分析研究  
若干文献资料和应用实例后 本文将两者的本质差别概括为  
两点 1物体间的自主通信 2对现实世界施加的直接影响 。  
物联网软件的定义如下 。  
物联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系结构设计[10-11以云为中  
心的物联网平台物理实体设计[12智能体和设备交互设  
[13ZigBee WIFI等方面 对于运行在物联网环境中的软  
作为实现功能和提供服务的主体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  
仍停留在物联网软件的特性 开发困难等方面的理论分析上 。  
意大利教授 Zambonelli 研究了系统化开发物联网软件的  
通用规则[14围绕物联网系统开发制定了关键概念和抽象 :  
Stakeholders and users Requirements Groups and coalitions ,  
Avatars Smart things 并将物联网软件的开发过程分为分  
设计和开发 3个阶段 最后依据关键抽象包含的实例对象  
实现对整个软件系统的全局把握 但可惜的是其没有给出软  
件实现的细化过程 。  
定义 1物联网软部署在物联网环境中 拥有感知 、  
采集 存储 计算所处物理空间信息并且可对物理空间施加影  
响的能力的动态松耦合分布式系统软件 。  
3
物联网软件的分布式知识框架  
3 .1 框架概念  
由上述定义可知 物联网软件与现实环境有着密不可分  
诺基亚研究员 Antero 和赫尔辛基大学教授 Tommi 分析  
了物联网软件开发面临的挑战 说明了当今主流开发人员并  
不熟悉这些挑战 这些挑战包括 多设备编程 系统的被动特  
性和一直运行特性 异构性和多样性 软件的分布式 高动态  
和潜在的迁移性 可容错性和可防御性[15另外 他们指出  
了以云为核心的物联网体系的信息存储 信息处理和反馈信  
息的生成均在云端进行 最重要的是 他们还预测了物联网  
的发展趋势 now Edge IoT Era Universal IoT Era 。  
的联系 其所有环境操作都可归结为对底层感知执行节点的  
操控 在物联网中 软件利用传感器采集数据信息 并通过执  
行器调控物理环境 因此 本文基于无线传感器和执行器网  
Wireless Sensor and Actor Network WSAN 来研究物联  
网软件 。  
在互联网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软件 如分布式软件 网构  
软件等 但从节点层次考虑 这些软件形态都不适用于物联  
网环境 软件实体的粒度不能匹配资源受限的节点 本文受  
元组空间和计算迁移的启发 提出了软件的分布式知识框架  
来适应物联网环境 该方法的分布对象不是软件实体 而是  
软件的环境逻辑 通过将环境逻辑从软件内部抽离并规则化 ,  
获得可以存储在 mote 节点上的关联条件规则也称为知识,  
以此实现软件在节点层次的运行 条件规则在传统软件中普  
遍存在 它与软件代码高度耦合 是软件实体的一部分 并未独  
立出来 条件规则非常适合资源受限的无线节点 因为其存储  
空间小 处理简单 最重要的是可以完成与环境的逻辑交互 。  
1是物联网软件分布式知识框架的结构图 其从实现  
的角度对框架进行了分层描述 。  
中国科学院的陈海明和崔莉对物联网软件的体系结构进  
行了划分 将之分成了云端物端两大种类[10云端”  
指服务的来源是云中资源提供的云服务 物端指服务的来  
源是智能物体提供的实体服务 同时他们对以物端为中心  
的物联网应用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讨论了此类系统的  
形式化建模方法和模型检测方法 上述这些研究揭示了物联  
网软件的演化趋势 提供了开发物联网软件的参考信息 。  
元组空间最早在 Linda[16中被提出 其本质是一种数据  
共享空间 用于存储结构化的数据 它的基本共享单元是元  
例如<“ID11>元组空间负责管理和维护元组数据 并  
对外提供操作接口 Linda 元组空间有 3种基本操作 :  
out插入一个元组in 删除一个元组 read 读取一个元  
它的最主要特征是实现了空间和时间的解耦 。  
Benchi 等参考元组空间建立了 JION[17架构 实现了分  
离移动自组D-MANETs的机会通信 通过 JION 基于  
元组空间的分布式应用可以部署在 D-MANETs 中并正常运  
除此之外 元组空间还可应用在协同通信上 例如 文献  
9利用元组空间建立了智能传感器的协同感知机制 使物联  
网应用可以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 。  
2
物联网软件  
物联网软件不同于传统软件 它与物理环境更加紧密 。  
在物联网软件中 环境是软件组成的一部分 因此物联网软  
件可以直接实现对环境的调控 以满足三元空间的需求 。  
从宏观来看 物联网软件是指运行在物联网中的软件实  
因为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实现物与物的交互协作  
1 物联网软件的分布式知识框架图  
万方数据  
Fig .1 Distributed knowledge framework of IO T software  
物联网 互联网 物物扩展所以传统软件在宏观视角下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上传资源 上传优质资源有赏金

  • 打赏
  • 30日榜单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