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星级:
  • 1
  • 2
  • 3
  • 4
  • 5

GY5075-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

更新时间:2023-10-18 13:00:14 大小:4M 上传用户:sun2152查看TA发布的资源 标签:网络设计 下载积分:2分 评价赚积分 (如何评价?) 打赏 收藏 评论(0) 举报

资料介绍

1.0.1为规范城市有线电视网络的设计,适应网络向数字化、多业务化方向发展的需要,特制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新建、改扩建的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的工程设计,包括 HFC 网络工程、SDH/WDM 传输网络工程和城城IP 交换网络工程。 1.0.3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应统一规划设计,一次或分期建设完成。 1.0.4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 术语 2.1.1 一级传输网 transmission network class A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上一级网络总前端(如省级总前端)与下一级网络总前端(如市级总前端)之间互通信息的网络。 2.1.2二级传输网distribution network class B对于 HFC 层,是每个分前端与其服务区内光节点之间的网络;对于IP 交换层,是网络的核心节点与汇聚节点之间的网络。 2.1.3接入分配网accessing distribution network对于 HFC 层,是每光节点至其服务区用户终端之间的网络;对于IP 交换层,是网络汇聚节点与接入节点之间的网络。 2.1.4 层 layer采用某种技术构成的功能完整的业务网络,在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包括二级传输网和分配网)中的相应部分称为层。如IP交换网络一般分为核心、汇聚和接入三个部分。其中核心部分可能构建在 SDH 传输网上;而当采用 Cable Modem 方式接入时,其接入分配网则构建在 HFC 接入分配网上。此时我们称 IP 交换网的核心部分为传输网中的 IP 交换层;称 IP 交换网的接入部分为分配网中的IP交换层。 3 设计总体要求3.1 基本要求 3.1.1 网络应具备技术先进性。设计时应采用成熟、先进的国内、国际通信和网络技术,按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将网络统一规划设计成双向、交互式、多业务网络;在满足当前业务开展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未来技术和业务范围扩展而引起的新需求。 3.1.2 网络应具有可扩展性。网络用户数量和网络所提供的服务功能具备可扩展性。作为网络的基础设施,构建一级和二级传输网的光纤网络应适应网络升级的要求。 3.1.3 网络应具备良好的生存能力。当线路或设备发生故障时,网络能采用灵活的保护策略和保护机制恢复运行。 3.1.4 网络系统应具备开放性和兼容性。设计时采用的网络技术应符合相关的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不宜采用私有协议。新建或改建的有线电视网络应对原有业务系统向下兼容。 3.1.5 网络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保证在网上运行的各业务系统的安全。 3.1.6 网络应具备可管理性。 3.2 设计阶段划分 3.2.1 城市有线电视网络工程设计应经过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3.2.2 有线广播电视网工程设计阶段和设计内容见表 3.2.2。 3.3网络业务类型 3.3.1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承载的业务类型分为基本业务、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3大类。 1 基本业务是有线电视、广播节目。现阶段包含模拟和数字电视、广播节目,逐步向全数字化方向过渡。 2 扩展业务包括 HDTV、付费电视如 PPV、VOD 和数据广播图文电视等。 3 增值业务包括实时业务、非实时业务、VPN业务和带宽及波长出租业务 4 类, --实时业务:传统电话、IP电话、电缆话音业务 Cable VoIP、基于ITU-T H.320和H.323 的电视会议、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 一—非实时业务:基于 Internet 的各种服务,如 E-mail、FTP、Veb、电子商务等。 --VPN业务:集团用户内联网Intranet互联、远程用户接入。 -带宽及波长出租业务:以 64Kb/s,2Mb/s、DS3(45Mb/s),STM-1 和 STM-16 的倍数为基础的传输专线:WDM 系统中的若干波长。 4.1.2 每个网络原则上只设立一个总前端。用户数超过 8 万户(含)的网络应设立分前端,每个分前端所服务的用户数不宜超过6万户。 4.1.3 总前端是网络中电视、广播节目的播出地,也可以是宽带 IP 数据交换网络中 IP 数据中心的所在地。总前端可包含分前端职能,服务于其周边用户。 4.1.4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可分为传输网和接入分配网,其结构见表 4.1.4. 4.1.5 A 类网络的传输网应包括一级传输网和二级传输网,其中一级传输网应包含 SDH 传输层和IP交换层:接入分配网应具备 HFC 层和 IP 交换层。 4.1.6 分前端通过光纤将总前端送来的节目分别送往位于其服务区内的光节点;同时,分前端可作为传输网IP数据交换层的核心节点。 4.1.7 每个光节点所服务的用户数不应超过 500户。 4.1.8 用户数不大于8 万户的C类有线电视网络可不设分前端,其网络结构仅包含接入分配网。 4.1.9 网络采用的光缆应满足 GY/T 130《有线电视用光缆入网技术条件的要求》;采用的同轴电缆应满足 GY/T 135《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和 GY/T 136《有线电视系统竹节式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的要求。 4.2一级传输网 4.2.1 HFC 层 1总前端至每一个分前端应有2个不同的路由,采用发端并发,收端选收的方式,将下行光信号从总前端送至每一个分前端。分前端至总前端的上行数据通道宜采用工作波长为1310nm的HFC设备;也可采用4.2.2中5款的方式。 2根据分前端的数量以及总前端与分前端之间的地理位置,选择以下3种网络拓扑结构中的任一种、或二到三种的组合:路由走向环型\物理连接星型、路由走向网格型\物理连接星型、环型。 4.2.2 IP 交换层 1 采用以下方式之一组建 IP 交换层:IP 路由交换机单独组网、MSTP、IPover SDH 或 IP over WDM. 2总前端和分前端可分别作为宽带IP数据交换层的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网络中核心节点的数量可以多于分前端数量。 3宽带IP数据交换层中的汇聚交换机可采用双归形式,以两个不同的路由就近接入两个不同的核心交换机。 4 网络的路由宜与传输网中的 SDH/WDM 层或 HFC 层保持一致5 网络可为 HFC 层上行数据提供通道。 4.2.3 SDH/WDM 传输层 1传输网采用SDH数字传输体制,根据网络节点的分布合理设计传输网的拓扑结构。网络应设计成一个或多个 SDH 自愈环:不易成环的节点宜以双路由的方式接入自愈环。 2 网络传输容量应为 STM-16 或 STM-64. 3 在 SDH 传输平台上可采用 IP over SDH 或 MSTP 技术构建 IP 交换层。

部分文件列表

文件名 大小
GY5075-2005_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pdf 4M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上传资源 上传优质资源有赏金

  • 打赏
  • 30日榜单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