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星级:
  • 1
  • 2
  • 3
  • 4
  • 5

YD1612-2007 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中的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更新时间:2023-12-02 16:06:46 大小:3M 上传用户:sun2152查看TA发布的资源 标签:ipv4ipv6 下载积分:3分 评价赚积分 (如何评价?) 打赏 收藏 评论(0) 举报

资料介绍

YD1612-2007 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中的互联互通技术要求 本标准主要依据国内目前IPv6网络和IPv4网络的现状,并以相关IETFRFC为技术依据编写而成。 本标准是“IPv4-IPv6 网络互通”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预计的结构及名称如下 1.IPv4 网络向 IPv6 网络过渡中的互联互通技术要求2,基于IPv6网络的IPv4网络互联 3,面向网络地址翻译(NAT)用户的IPv6隧道技术要求目前与之相关的"IPv6协议”系列标准的结构及名称如下: 1.IPv6技术要求--IPv6协议 2.IPv6技术要求--支持计算机移动部分 3.IPv6 技术要求——地址、过渡及服务质量 4.IPv6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技术要求 5,基于IPv6的邻居发现协议 6.IPv6 协议—致性测试方法 本标准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中采用的多种互通与过渡的技术,包括双栈技术,隧道技术和翻译转换技术等。 IPv4向IPv6过渡涉及到多方面的内容,本标准主要适用于IPv4网络和IPv6网络的互联互通。本标准不涉及目前技术不成熟的过渡技术。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效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ETF RFC 2765无状态的 IP/ICMP 翻译算法(SIT) IETF RFC 2766网络地址翻译--协议翻译(NAT-PT) IETF RFC 2767使用“冲击进入堆栈”(BIS)技术的双堆栈主机 IETF RFC 2893 IPv6 主机和路由的转换机制 IETF RFC 3053 IPv6隧道代理 IETF RFC 3056通过 IPv4 网络连接 IPv6 城 IETF RFC 3142 IPv6到IPv4传输中继翻译器(TRT) IETF RFC 3338使用 BIA的双堆栈主机 IETF RFC 4214站内自动隧道寻址协议 draft-ietf-ngtrans-dstm-08.txt双线过渡机制(DSTM)draft-ietf-ngtrans-dstm-overview-00.txt双栈过渡机制(DSTM)概述 draft-ooms-v6ops-bgp-tunnel-06.txt利用运营育IPv6边缘路由器的过渡机制 下列定义和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定义和縮略语 3.1定义 地址(address) 一个成一组接口的IP层标识。 链路范围A全部节点組播地址(iink local scope all-nodes multicast address) 到达所有节点的本地链路范围地址:FP02::1。 链路范围内全部路由器组播地址(link local scope all-routers multicast address) 到达所有路由器的本地链路范围地址;FF02::1.. 泛播地址(Anycast address) 分配给一组接口的地址,该组接口可以属于不同的节点,目标地址是泛折地址的数据包将被发送到 所有由该地址标识的接口中的一个,该接口是按路由协议中的距离标准确定的路由距离最短的一个。 自治域(Autonomous System) 具有独立的、选路策略的和惟一的内部网关路由协议的管理区。 BGP 设(BGP speaker) 保存 BGP 路由信息,运行 BGP 路由选择程序的路由器等设备。 BGP对等体(BGP peer) 两个 BGP 发言者之间相互连接,完成路由信息的交互,这两个路由器就称为 BGP 对等体。 通信(communication) 节点之间进行的任何包交换,要求在这种包交换过程中,每个节点进行交换时采用的地址保持不变。 例如,TCP 连接或 UDP 请求—响应。 解封装(decapsulation)把封装过的数据包内的内容数据恢复成原来的协议数据包的过程称为解封装。 對装(encapsulation) 把一种协议的数据包作为内容数据,完整地放到另一协议数据包内的过程称为封装。 主机(host) 除路由器外的任何节点。 接口(interface) 节点到链路的连接点。 接口标识符(interface identifier)应用于一个接口,(至少)在每条链路上惟一的基于链路的标识符。无状态地址白动配置用一个接口标识符和一个前缀合成一个地址。从地址自动配置的观点来看,接口标识符是一个已知长度的比特中。接口标识符的确切长度以及产生的方式在单独的链路类型特定文件中定义,文件中会涉及在某种链路类型(如以太网)上传送IP的有关问题。在很多情况下,标识符与接口的链路层地址相同。 无效地址(invalid address) 未分配给任何接口的地址。有效地址超过有效生存期之后成为无效地址。无效地址不应作为包的目的或源地址出现。在前一种情况下,Internet路由系统将不能传送该包,在后一种情况下,包的接收者将不能发送响应。 IPv4兼容地址(IPv4-compatible IPv6 address) 拥有前缀高 96 位为 0:0:0:0:0:0,低 32 位为 IPv4 地址的 IPv6 地址。IPv4 兼容地址用于 IPv4/IPv6 节点启动自动隧道技术时。 链路〔link)是通信设备或媒体。节点可以通过链路在数据链路层(紧接在IPv6的下层)进行通信。例如,Ethernet,PPP 链路、帧中继、ATM网络以及互联网(或更高)层的隧道(如在 IPv4 或IPv6上的隧道)。 链路屋地址(link-layer address) 为一个接口分配的链路层标识符。如以太网链路的IEEE 802地址和ISDN链路的E.164地址。 链路最大传输单元(link MTU) 通过链路完整传输的数据包最大长度,以字节为单位。 最长前缀匹配(longest prefix match)

部分文件列表

文件名 大小
YD1612-2007_IPv4网络向IPv6网络过渡中的互联互通技术要求.pdf 3M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上传资源 上传优质资源有赏金

  • 打赏
  • 30日榜单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