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星级:
  • 1
  • 2
  • 3
  • 4
  • 5

QGDW 353-2009 IP网络直播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

更新时间:2023-10-20 13:08:01 大小:1M 上传用户:sun2152查看TA发布的资源 标签:ip网络直播 下载积分:2分 评价赚积分 (如何评价?) 打赏 收藏 评论(0) 举报

资料介绍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基于IP网络流媒体技术的功能规范和技术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各单位网络直播系统的设计、建设和使用。 2术语和定义 21 IP网络直播 IPNetworkBased Live Webast将多媒体内容进行数字化编码,并封装成符合IP网络传输标准的数据包,通过基于TCPMP协议的网络进行传输。 22流媒体Streaming Media将整个多媒体文件解析成多个包实时传送,在客户端下载的同时进行播放的媒体格式。 23流媒体编码端 Streaming Media Encoder对多媒体文件进行流媒体编码的高性能流媒体编码软硬件设备。 24流媒体直播服务器Streaming Media Live Server负责管理、存储、分发编码编传送来的流媒体内容,向用户提供网络直播服务。 25流媒体分发服务器 Streaming Media Distributing Server负责向下级的转播服务器分发流媒体内容,用于将大量的用户请求分散到多个下级转播服务器。 26转播服务器 Streaming Media Retransmitting Server负责接收分发服务器的流媒体内容,用于对用户进行直播或向下级转播服务器转发。 3 总体要求 31 设计原则 3.1.1 先进性和成熟性 系统步及的软件开发平台、开发技术和计算机网络设备等须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方法和设备。 3.1.2 实用性和可靠性 必须能够满足网络直播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容错性能,保证系统可靠的运行。 31.3 开放性和互联性 系统应具备与其他应用系统融合的能力,不同限于特定的软硬件平台,并符合国际通用的标准和协议。 3.1.4 规范性和扩展性 系统建设应符合统一的业界标准,在系统结构、系统容量、容错能力、产品系列性和处理能力等方面做到有利于系统的扩充。 3.2 技术策略 为了保证系统结构的一致性,在系统设计时应遵循以下策略: a)基于浏览器的 B/S 架构: b)采用主流的 Web 控件开发技术,保证控件与浏览器兼容: c)采用流媒体服务层、Web层、用户层的体系结构进行系统设计d)利用主流流媒体技术,进行二次开发和功能扩展 e)采用通用的、开放的开发工具,以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f)符合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以保证网络直播系统的先进性和可扩性。 3.3 网络环境 331服务器端应采用有线方式接入IP网络,接入带宽应不小于100Mbps 332各单位应设置相应的边界防火墙策略,保证转播服务器与分发服务器之间的正常网络连接,同时保证转播服务器的网络安全。 333流媒体编码端应采用有线方式接入IP网络,接入带宽应不小于100Mbps。 3.3.4 保障会议期间网络杨通,设定专人监控网络状况。 4 系统总体架构4.1 系统构成 IP网络直播系统采用 BS模式,包括流媒体服务层、Web层和用户层。其中流媒体服务层提供流媒体直播服务和图文直播服务。网络直播系统结构如图 4-1所示,图中所标注的Web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和图文直播服务器并不代表物理服务器,在此仅表示相应的Web服务、流媒体服务和图文直播服务。 a)流媒体编码端 在会议现场设置音频采集工作站和视频采集工作站,对现场实况信号进行采集,并使用流媒体编码器进行编码。 b)流媒体直播服务器 设置直播服务器,直接为用户提供直播服务。 c)流媒体分发服务器 为转播单位提供直播流。根据直播覆盖范围,设置数台分发服务器,从流媒体编码壩获取现场的流媒体信号,为下级转播服务器提供两路直播流。 d 流媒体转播服务器 接收分发服务器的直播流。转播单位可设置直播服务器,接收二级分发服务器的直播流。 按照转播单位的实际观看人数设置多级分发服务器。 5 系统功能规范 5.1 视频直播系统5.1.1 Web层 Web层应采用主流的 Web服务器(IS,Apche等),通过HTIP 协议发布网络直播服务的页面。 5.1.2 流媒体服务层 流媒体服务层应包含流媒体编码端和流媒体直播服务器两部分。 5.1.21 流媒体编码端 对现场音视频进行采集编码,形成音视频流,并实时广播至流媒体服务器。必须具有如下功能:

部分文件列表

文件名 大小
QGDW_353-2009_IP网络直播技术规范及编制说明.pdf 1M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上传资源 上传优质资源有赏金

  • 打赏
  • 30日榜单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