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90-2010 火力发电厂凝汽式汽轮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资料介绍
本标准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5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
[2005]739号文)的安排对DL/T 590-19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DL/T 590-1996《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相比,主要在标准名称、章节、原则性等内容有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标准原名称《火力发电厂固定式发电用凝汽汽轮机的热工检测控制技术导则》,改为《火力发电厂凝汽式汽轮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
-—增加“设备要求”一章,列出监控设备由主机厂配套供货时,在设备选型、供货范围、供货方式等方面的附加要求;
——取消“标志,包装,运输和保管”一章。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热工自动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凝汽式汽轮机本体范围内的检测与控制技术的基本要求、成套提供的检测与控制设备的基本要求及其试验和验收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 300MW 及以上汽轮机,300MW 以下的汽轮机也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20438 电气/电子/可编程电子安全相关系统的功能安全
DL/T 641 电站阀门电动执行机构
DLT 65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控制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T 824—2002 汽轮机电液调节系统性能验收导则
DL/T 834—2003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防进水和冷蒸汽导则
DL/T 892-2004 电站汽轮机技术条件
DL/T 996—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电液控制系统技术条件
DLT 1012—2006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监视和保护系统验收测试规程
DL 5000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T 5182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及电缆设计技术规定
IEC 61158 Industrial communication networks-Fieldbus specifications工业通信网络一現场总线规范
IEC 61511 过程工业部门仪表型安全系统的功能安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数字式电液控制系统digital electro-hydraulic control system(DEH)
由按电气原理设计的敏感元件和数字电路,按电气、液压原理设计的放大元件和何服机构,实现控制逻辑的汽轮机控制系统,通称数字式电液调节系统,简称数字电调.
3.2汽轮机自动启动控制 automatie turbine start-up control(ATC)
根据汽轮机转子的热应力和运行参数,优化设置升速率和升负荷率,实现寿命管理,自动完成机组由盘车至额定负荷启动的全过程。
3.3系统迟缓率 dead band of the speed governing system(,%)
不会引起调节阀位置改变的稳态转速变化的总量(以额定转速的百分率表示),迟缓率是调速系统灵敏度的一种衡量。
3.5汽轮机紧急跳闸系统 emergency trip system(ETS)
在机组重要运行参数越限等异常工况下,实现紧急停机的控制系统。
3.6零转速
zero speed作为汽轮机处于静止状态的定义,当汽轮机的转速低于该值时,即认为汽轮机正处于静止状态。
零转速也是汽轮机盘车装置可投入的条件之一。
3.7汽门快控fast valving(FVA)
在电网瞬时故障情况下,提高电网暂态稳定的一种措施。当汽轮机机械功率大于发电机有功功率预设值时,迅速关闭中压(或高、中压)调节汽门,延时一段时间后,调节汽门按要求速率开启。
3.8独立性原则 principle of independence当检测信号采用冗余配置时,信号应从取样点开始确保其相互的独立。
4 技术要求
4.1 总的要求
4.1.1 采用的检测、控制、保护仪表以及检测、控制设备应在相似条件下有成功应用的经验,技术先进,能保证安全经济运行,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不应选用国家宣布淘汰或行将淘汰的产品,各种仪表控制设备应按安装地点的不同,分别满足防爆、防火、防水、防腐、防尘等有关要求,并符合 DLT
5182 中的相关规定。
4.1.2 提供的检测、控制、保护和设备应适应电厂自动化监控技术发展的妥求并符合DL 5000的规定。测量和控制设备(或成套装置》的功能、性能及配置的数量应使汽轮机在各种状态下能自动快速安全启动、并网,直至带满负荷,并可在正常运行时按电网调度要求平稳调整负荷,在故障状态时能自动处理,直至安全停机。
4.1.3根据用户要求配套提供的现场总线智能仪表或设备,应符合1EC 61158及相关国际标准,宜采用相关现场总线协议的诊断、管理软件,实现对变送器和执行器的标定、组态、诊断等远程维护工作。
4.1.4 配套提供的电动执行机构宜采用一体化型式。
4.1.5 应提出汽轮机本体所有测点清单及布置位置、安装要求,汽轮机的控制和保护要求。测点内容包括提出的各测点在不同负荷(或不同状态启动时)的正常值、允许偏差范围、异常报势值、故障时的极限值及事故停机保护的动作值。
4.1.6 用于效率计算的测点应在相关资料中提出对应的效率计算公式。
4.1.7 控制要求文件应包括:汽轮机在各种启动方式下启动时以及正常运行中相关设备(如盘车装置、汽封系统、旁路系统、冷却系统、真空系统、抽汽系统、疏水系统、油系统等)的控制要求和步序,控制策略等详细说明和(或)相关逻辑、调节框图。
4.1.8保护要求文件应包括停机和防止汽轮机进水等各种事故工况下的保护逻辑框图及其说明,保护要求及相应逻辑框图应由汽轮机厂负资并最终确定,且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
4.1.9 随本体供应的成套控制装置应提供详细使用说明、控制和保护逻辑图、原理接线图、装置设备软硬件说明、调试维护说明、安装说明等资料。
4.2仪表检测
4.2.1 设备本体和管道上应提供满足被测汽、水、油等介质压力和温度要求的测点开孔,并提供满足压力和温度的元件插座(固定座),对高温高压的汽水介质测点,还应提供保护套管(保护套管与固定座或管道焊接),并提供热电偶的安装接口数据(连接螺纹及插入深度等),或由汽轮机厂提供温度测量用铠装热电偶。插座和保护套管尺寸应采用国家标准的规定。当测溢测点处于高温高压管道上,且采用焊接方式时,还应在相关管道上有符合要求的开孔。对汽缸本体温度的测点,其保护套管延长管长度应大于汽缸保温层厚度,以便在线更换和维护测湿元件,并且其安装方式应能在不揭缸的情况下更换测温元件。
4.2.2 在设备本体和管道上测量压力、流量、液位及各种取样分析仪表测点应预留取样孔并配供取样短管和一次阀门,取样孔的位置和所配取样短管及一次阀门的材料和尺寸应符合DL/T 5182的规定。
4.2.3 在本体范围内的传感器、检测元件的接线应引至厂供接线盒,接线盒的位置应便于安装和维护。接线盒内的端子数应满足用户的需要,应预留电缆的屏蔽端子,热电阻测温元件的接线端子应能满足三线制或四线制的要求,各检测和控制设备供电回路均应有独立的接线端子4.2.4 在设备和管道上留有的测点不仅应满足运行监视和控制的需要,还应满足性能试验的要求。
4.2.5 应设置满足DL/T834-2003中4.7.10 要求的防进水测点.
4.2.6 用于汽轮机保护系统的测点如凝汽器真空、润滑油压、控制油压等应采用多点取样方式。
4.3 阀门执行机构及其控制
4.3.1 应配置汽封供(排)汽压力、温度自动控制设备或方案,包括不同状态下的各系统启动及切换顺序和参数整定值;相关调节阀门的阀门特性,控制说明等文件。
4.3.2·汽轮机抽汽管道(包括高压缸摔汽)上应装设快速关闭的抽汽止回阀,止回阀宜采用失电、失气关闭的阀门,各抽汽管上和汽缸本体上的疏水阀宜采用失电、失气打开的阀门。当采用失电失气关闭的止回阀和失电失气打开的疏水阀时,电磁阀应能长期带电,且电磁阀应采用可靠的工作电源。
4.3.3 汽轮机设置的低压缸喷水装置、水幕保护装置、汽水扩容器喷水装置应根据该装置的特点提供相关的自动设备及控制方案。
4.3.4汽轮机应有凝汽器水位自动调节和控制。应提供凝汽器水位的正常允许变化范围和水位异常时应采取的相关措施。对于设有高、低压凝汽器的汽轮机应按高、低压侧凝汽器分别提出水位测量点的开孔位置,并提出各自的正常运行值、报降值、保护值以及相应调节和联锁要求或逻辑框图。
4.3.5 对属于汽轮机本体范围内的阀门但不随本体配套提供执行机构时,应提供相应力矩、连接方式及其他技术要求。
4.4 汽轮机监视仪表(TSI)
4.4.1 应配套提供安装在汽轮机本体上的本体测量仪表发信器、变送器。至少包括汽缸热膨胀、汽缸与转子的相对膨胀、大轴偏心率、轴向位移、轴振动《相对振动)和轴承振动(绝对振动)、汽轮机转速(包括零转速)、键相、油动机行程(调节阀开度或关断阀开度)、推力轴承和支持轴承湿度。用于汽轮机跳闸的测点,应设置独立的冗余通道。汽轮机转速的测量发信器,除满足远方和就地监视、零转速测量及键相要求的测量元件外,还应在不同位置分别装设三只转速发信器,以满足多点位测量和保护要求.还应提供汽轮机就地转速指示表。
部分文件列表
文件名 |
大小 |
DLT590-2010_火力发电厂凝汽式汽轮机的检测与控制技术条件.pdf |
631K |
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