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星级:
  • 1
  • 2
  • 3
  • 4
  • 5

DLT5246-2010 水电水利工程滑坡涌浪模拟技术规程

更新时间:2023-09-23 17:11:20 大小:270K 上传用户:xuzhen1查看TA发布的资源 标签:水电水利 下载积分:3分 评价赚积分 (如何评价?) 打赏 收藏 评论(0) 举报

资料介绍

本标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6年行业标 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2006]1093号)的要求制定。 本标准制定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水电水利工程滑坡涌浪模 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经验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并广泛征求了 国内有关单位及专家的意见。 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为滑坡涌浪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 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电力行业水电施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4.0.1地形资料: 地形图测图比尺不宜小于1:10 000,滑坡体区域测图比尺不 宜小于1:2000。 4.0.2滑坡体地质资料。 4.0.3水文资料: 1洪水期、平水期和枯水期模拟河段进流断面的流量过程及 出流断面相应的水位过程: 2模拟河段沿程至少2个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曲线; 3水库及湖泊的水位变化过程。 4.0.4滑坡涌浪可能影响的重要建筑物的位置、型式及设计等 级。 5.1 模型 设计 5.1.1 模型应满足几何相似、水流运动相似和动力相似,应遵循重力相似准则。 5.1.2 宜采用正态模型,其模拟范围、比尺应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确定。 5.1.3 滑坡体按地形、地质资料模拟。 5.2 试验设备与量测仪器 5.2.1 滑坡体载体和控制装置: 1 滑坡体载体可采用滚轮车式或面滑动式装置2 滑坡体的牵引、卸放宜采用自动控制装置。 5.2.2 主要量测仪器有:光电传感器或电触点式滑速测量装置;浪高仪:流速仪:压力传感器;照相机、摄像机等。 5.2.3 试验使用的通用量测仪器,应有国家或行业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合格证。自行研制的仪器、仪表,应满足试验要求。 5.3 模型 制 作 5.3.1 绘制模型总体布置图、结构物模型详图、测点布置图,并提出模型加工及安装要求。 5.3.2 模型地形制作可采用断面板法、等高线法。变化较缓的地形宜用断面板法,断面间距 300mm~800mm。变化复杂的地形宜用等高线法。 5.3.3 根据相似条件选取适宜的材料制作滑坡体。 5.3.4 制作滑坡体控制装置。 5.3.5 选择固定位置设置浪高、流速及压力测量装置。 5.3.6 宜在建筑物和岸坡面等适当位置绘制高程标志。 5.3.7 模型制作安装完毕后,应进行检测、校核,并有完整记录。 5.3.8 水库、湖泊、河道和建筑物模型制作精度应满足附录A要求。 5.4 模型率定与验证 5.4.1 应进行模型水位验证和糙率校正。 5.4.2 水位允许偏差原型值:山区河流为+0.10m,平原河流为 ±0.05m 5.5 试验及观测 5.5.1 根据不同水位流量条件与滑坡体滑速进行试验。 5.5.2 试验观测应包括以下内容: 1 采用滑坡体滑速测控装置采集不同时刻点的滑体速度; 2 采用全程录像采集涌浪高度及涌浪爬坡范围数据; 3 沿河道布置多个波高仪,采集水位随时间变化过程; 4观测滑坡产生的涌浪对建筑物的影响,包括水压力和漫坝流量等。 5.6 资料整理及分析 5.6.1 试验资料包括滑坡体特征值和滑坡涌浪高度、涌浪爬坡范围、涌浪压力、涌浪传递速度、漫坝流量、相对水深和滑坡体滑速变化等试验成果。 5.6.2 成果分析应包括以下内容: 1滑坡体滑入河中堆积体位置、形状图和堆积方量2 涌浪首浪高度与滑速的关系;3 涌浪爬坡范围与滑速的关系; 4 涌浪沿程衰减过程线; 5各测点动水压力与涌浪高度的变化关系; 6涌浪爬坡范围与首浪高度的变化关系; 7漫坝水量与坝前涌浪高度的关系; 8岸坡、建筑物处涌浪涉及的淹没范围。

部分文件列表

文件名 大小
DLT5246-2010_水电水利工程滑坡涌浪模拟技术规程.pdf 270K

【关注B站账户领20积分】

全部评论(0)

暂无评论

上传资源 上传优质资源有赏金

  • 打赏
  • 30日榜单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