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是网络接人服务器系列标准之一,该系列标准名称及结构如下:
1045-2000 网络接人服务器技术规范 1075-2000 网络接人服务器测试方法 1265-2003 网络接入服务器测试方法---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4,YD/T 1148-2005网络接入服务器技术要求--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本标准是YD/T 1265-2005网络接人服务器测试方法--宽带网络接人服务器的配套标本标准代替 YD/T 1148-2001 网络接入服务器技术要求--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
本标准与YD/T 1148-200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1.在第 2章“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和更新了以下引用文件1)增加YD/T 1177-2002 IP组播路由协议;
2)增加 RFC 1938(1996)A One-Time Password System 一次性口令系统3)RADIUS 协议由RFC 2138更新为RFC 2865(2000)RADIUS 协议;
4)RADIUS计费协议由 RFC 2139更新为RFC 2866(2000)RADIUS 计费议;
5)增加 RFC 2869(2000)RADIUS 扩展协议:
6)增加RFC 2284(1998)PPP可扩展认证协议;
7)增加 RFC 1112(1989)IGMPv1 协议:
8)增加RFC 2236(1997)IGMPV2协议
9)增加 IEEE Std 802.1x(2001)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
10)增加 YD/T 1190-2002 基于网络的虚拟IP专用网(IP-VPN)框架;
11)增加 IETF RFC 1349(1992)Intemet 协议组中的服务类型;
12)增加IETF RFC 3046(2001)DHCP代理信息选项。
2.在第 3 章“定义”中修改了以下内容;
1)增加认证者(Authenticator)的定义;
2)增加对等实体(Peer)的定义。
3.在第 4章“缩略语”中修改了以下内容:
1)增加 AC(Attachment Cireuit)附加电路;
2)增加 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
3)增加DHCP(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4)增加DSCP(Differentiated Service Code Point)差别服务代码点;
.5)增加EAP(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可扩展认证协议;
6)增加EAPoL(EAP over LANs)局域网承载的EAP;17)增加GE(Gigabit Ethernet)干兆位以太网;
8)增加PAE(Port Access Entity);
9)增加 IGMP(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互联网组管理协议;
10)增加OTP(One Time Password)一次性口令;
11)增加PAE(Port Access Entity)端口接入实体;
12)增加 Port(Network Access Port)网络接人端口;
13)增加 PW(Pscudo Wire)伪线路:
15)增加SMC(Service Management Center)业务管理中心16)增加TCP(Transfer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
17)增加 TOS(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
18)增加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19)增加VLL(Virtual Leased Line)虚拟租用线;
20)增加 VPLS(Virtual Private LAN Segments)虚拟专用 LAN 网段;
21)增加VPRN(Virtual Private Routed Network)难拟专用路由网;
22)增加 VS(Virtual Switch instance)虚拟交换实例。
4.在第5章“设备功能”中修改以下内容
1)5.3.1 中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在接入侧 ATM 功能接口由必选改为可选;
2)5.3.1 中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在接入侧增加 1000Mbit/s 以太网接口(可选);
3)5.3.2中接入侧的通信协议增加了EAP协议(可选)、802.1x(可选),ICMP协议(可选):
4)5.3.2 中网络侧的通信协议 L2TP 由必选改为可选;
5)5.3.2 中网络侧的通信协议部分增加如果 BNAS不支持规定的路由协议,则使用静态路由;
6)5.3.2 中网络侧的通信协议增加了扩展 RADIUS 协议(可选)、IGMP 协议(可选):
7)5.3.4 增加了增加对 EAP协议和 RADIUS协议,以及用户优先级和认证的规定:
8)5.3.4对集中的接入认证与授权、计费和统计功能增加了更详细的描述,以及增加了用户权限下发和 RADIUS 计费缓存;
9)将5.3.6修改为DHCP Relay,增加DHCP Relay和防攻击。在支持DHCP Relay的情形下建议支持 DHCP Option 82;
10)增加了5.3.7节"VPN功能",将旧版本中的IP安全网关功能合并至5.3.7.5并增加虚拟专用LAN网段VPLS(可选),虚拟专用拨号网VPDN(可选),虚拟专用路由网VPRN(可选),5.3.7中还增加了可选支持 VPN 按流量计费的功能;
11)将旧版中的5.3.7 节修改为5.3.8节“网管接口功能部分”,删除用户访问的平均时长、用户访问的平均费用、日均用户曲线,月均用户曲线;
12)将旧版中的 5.3.8节修改为5.3.9节,并将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功能部分的拨号接入改为Telnet;13)增加了5.3.10组播功能,在该节中增加对组播功能的描述,要求BNAS支持IGMP Proxy和用户组播数据流的复制分发,可选支持组播计费功能和权限控制。
5,在第7章“通信流程”中删除了7.1.3中的用户上网流程的范例。
6,在第9章“协议要求”中修改了以下内容:
1)9.5 L2TP 协议由必选改为可选;
2)增加 9.5.1 1.2TP over UDP/IP/Ethernet(可选);
3)增加 9.10 EAP 协议(可选);
4)增加 9.11扩展RADIUS 协议(可选);
5)增加 9.12 IGMP 协议(可选):
6)增加9.13 802.1x认证(可选)。
7.在第 10章“性能和技术指标”中修改以下内容;
1)10.1 设备容量的划分进行了修改;
2)10.2对处理能力进行了修改:
8)服务质量增加 10.3.4 拥塞的避免和管理的规定:
9)增加 10.3.5 QoS 监控
10)增加10.3.6 QoS性能指标;
11)用户接入认证技术指标增加了EAP认证和RADIUS扩展的支持(可选);
12)10.4用户接入认证技术指标增加对于PPPoE实现,认证可在PPP层实现,或者在Ethernet层以802.1x 方式实现的规定;
13)为了保证用户安全,10.4 用户接入认证技术指标增加对于LAN 接人提供 IP+VLAN+MAC 绑定对于ADSL 接提供IP+VC+MAC绑定;
14)对10.4用户计费技术指标进行修改,规定了用户计费时长精度,用户计费相对流量精度,绝对流量精度和用户计费差错率;
15)10.4 增加了RADIUS负荷分担(可选);
16)10.5 删除可靠性部分,线路卡 m+n 备份删除。
本标准由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提出并归口。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的接口功能、协议要求、通信流程、业务流程、性能及技术指标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宽带网络接人服务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91-2000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2423.1-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A:低湿GB/T 2423.2-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试验方法 试验 B:高温GB/T 2423.9-2001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YD/T 1045-2000网络接入服务器(NAS)技术规范
YD/T 1097-2001路由器设备技术规范——高端路由器
YD/T 1177-2002
IP 组播路由协议
YD/T 1190-2002
YDN 099-1998基于网络的虚拟 IP 专用网(IP-VPN)框架SDH 技术体制
IETF RFC 0768(1990)
UDP 协议
IETF RFC 0791(1990)IETF RFC 0792(1990)IETF RFC 0793(1990)IETF RFC 0854(1990)IETF RFC 0855(1990)IETF RFC 0858(1990)IETF RFC 0894(1990)
IP 协议
ICMP 协议
TCP 协议
Telnet 协议
Telnet 协议选项规范Telnet 抑制前进选项
在以太网上传输IP 数据包的标准
IETF RFC 1112(1989)IETF RFC 1144(1992)IETF RFC 1155(1990)IETF RFC 1157(1990)IETF RFC 1213(1991)IETF RFC 1321(1992)IETF RFC 1332(1992)IETF RFC 1334(1992)
IGMPv1 协议
低速串行链路上的 TCP/IP 头的压缩算法(SLHC 协议)基于TCP/IP 的互连网管理信息的结构和标识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基于TCP/IP 的互连网的网络管理信息库:MIB-II MD5 算法
IPCP 协议
PAP协议
IETF RFC 1349(1992)
Internet 协议组中的服务类型
IETF RFC 1483(1993)
AALS上的多协议封装
部分文件列表
文件名 |
大小 |
1696209866YDT1148-2005_网络接入服务器技术要求_宽带网络接入服务器.pdf |
2M |
全部评论(0)